私募基金 Blackstone 準備上市了

這幾天最震動華爾街的大事,大概就是著名的私募基金 Blackstone 準備上市了。(SEC filing here)

先不論釋出的股票數量和價格多少,光是 Blackstone 的名頭就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Fortune 在前幾期才把 Blackstone CEO Stephen Schwarzman 稱為 “Wall Street’s man of the moment“,並且在該期把 Blackstone 評為私募基金中規模最大的第一名。當然私募基金的資金外界很難揣測,但是毫無疑問 Blackstone 絕對是最具份量的玩家之一。而且這次釋出的股票 IPO 大約佔了 $4 billion,如果照一般外界預測,這次只有釋出 10% 股權的話,那麼 Blackstone 的市值就會達到 $400 億美金的水位,大約一兆三千億台幣。

私募基金上市最近好像蔚為風潮。Fortress 上個月也才成功上市募資,但是像 Blackstone 規模這麼大的 PE 要上市還是頭一遭。(另一個重量級 PE,KKR 在歐洲上市的不是母體,而是子基金) 這個新聞背後不免讓人聯想:「如果私募基金賺這麼大,又沒有資金需求的話,為什麼他們需要上市?難道是要趁最近當紅炒股價換現嗎 」?XD

Anyway,總之看來才剛過完 60 歲奢華生日派對的 Stephen Schwarzman,還可以繼續佔據新聞版面一段時間就是了 :p

Blackstone files for $4 billion IPO
Blackstone’s IPO
Is Blackstone’s IPO contradicting ?
Blackstone 的 SEC filing

台北市政府的變相加稅

最近比較忙一點,常常不在家裡,白天出門深夜回家。

昨天晚上,家人跑來問我:「明天你可以幫忙丟垃圾嗎?」
我:「ㄟ,不行ㄟ,我明天出門晚上才會回來。」
家人:「糟糕,看起來明天大家都不在家。不過垃圾沒人丟哪…」

這段對話聽起來很熟悉嗎?很多家庭裡面或多或少都應該聽過類似的對白。我們之後怎麼解決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不過想到就很幹啊 -_- 為什麼我丟垃圾就一定要買專用垃圾袋?為什麼我買了專用垃圾袋以後,還被規定一定要在幾點幾分到哪裡才能丟垃圾?這根本是變相加稅 (垃圾袋的 $$ 和丟垃圾的勞役) 嘛… 為什麼我每年除了繳稅、丟垃圾還要多付錢?為什麼我就算付了錢,想丟垃圾還必須要每天空出一個固定時段才行?簡直是把市民的時間當作不用錢。難怪台北市老是二流都市沒有機會進步…

喔喔喔,我完全可以想像台北市政府會怎麼說。「加稅?沒有啊!使用者付費嘛。再說,我們也沒有強制民眾要丟垃圾啊。只不過你亂丟垃圾我們會罰你、跑出去郊外挖洞埋垃圾我們也會罰你。啊對了,如果你不丟垃圾、垃圾囤積在家裡導致惡臭影響鄰居,我們也會罰你喔。」

是啊,好一個使用者付費。最好我平常沒有繳稅啦。啊其他縣市的居民怎麼就不用付費了?當然我知道這種「變相加稅」的論調一定不新鮮,應該八百年前就有人說過了。但是這次我又被踩到痛腳,一定要幹一下的 -_-

我記得當年專用垃圾袋推行的時候,台北市幾乎沒有反對聲浪。是現在的民眾太好騙好欺負了嗎?=_=

The Legend of Zelda – 令人懷念的記憶…

今天起床突然想找點以前古早時代的電玩音樂當手機鈴聲,翻一翻發現這方面的資源真不少。不只有人完整收集 ZeldaDragon Warrior 的 soundtrack,而且更有人收集完整的地圖。(如果要 Quest II 的地圖包可以看這裡)

看著 Hyrule 的地圖就這樣攤在眼前,腦海又浮現以前的好時光…

University of Nebraska 要求 RIAA 付費

上次才看到 DK 大長輩聊到前幾天的新聞,University of Wisconsin 表明以後除非有法院傳票,否則不會交出學生資料。(幹的好啊!) 結果今天又看到一個更好笑的新聞,University of Nebraska 說,因為他們的學生是動態取得 ip,而且誰取得什麼 ip 的 log 檔只保留一個月。一個月以後,你要找的資料我通通都沒有。如果 RIAA 還要持續無理地要求我提供這些我根本提不出來的資料,那請 RIAA 付錢給我,讓我可以增加設備和人員來處理這些需求

於是就形成了一個很好笑的標題:「大學反過來要求 RIAA 付費」。:p

攻擊希拉蕊 (Hillary Clinton) 的仿 1984 影片

雖然是舊聞了,不過仿 Apple 1984 經典廣告實在很傳神,還是應該貼一下 :p 這是個 id 為 ParkRidge47 的 Obama 支持者貼在 YouTube 上面,攻擊希拉蕊的影片。不過因為原影片播放不太順暢,我貼的是別人一樣在 YouTube 的 mirror :p

不管是 John Edwards、Hillary Clinton 還是 Barack Obama,看起來多多少少都在網路上有著力,希望能增加一點拉近年輕選票的作用。不過從這個影片看來,顯然粉絲們更能抓住網路文化的胃口啊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