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與俄羅斯的天然氣問題

天然氣和石油一樣,都是寶貴的能源。但是不同的是,天然氣是個分布非常不平均的天然資源。目前已知天然氣蘊藏前三名的俄羅斯、伊朗和卡達,三個國家加起來的天然氣蘊藏量就佔世界天然氣的一半。

在能源吃緊的時候,寶貴的天然氣當然給擁有這些資源的國家許多談判籌碼。東歐許多國家都是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歐洲也為這種依賴性擔憂不已,尤其是之前俄羅斯和烏克蘭更為了天然氣多次讓問題浮上檯面。關鍵的天然資源掌握在未必友善的國家手上,這是很嚴重的問題啊。因此歐洲國家卯足勁想找替代的供給管道。

這邊有個很有趣的 video。用地圖的方式說明歐洲努力想擺脫俄羅斯天然氣管線的控制,滿有趣的。

很酷的 OECD Factbook eXplorer

oecd_factbook

大家都知道 OECD 歷年都會出 Factbook,但是厚重的資料沒人願意看。除了有人要做研究或是擬定政策方向以外,看 Factbook 的人應該不多。不過今天無意間逛到一個威的,OECD Factbook eXplorer。(警告:資料 load 頗久,頁面開啟費時)

雖然 eXplorer 上的資料只有到 2006,不過下方有個 bar 可以自己拉選年份。右邊更有一些說明來解讀這些統計數字背後可能隱含的社會現象。這個頁面提供了一個很有趣的視覺化效果,讓你對這些統計數字不再覺得毫無意義。可以輕易的看到各個國家的生育率、GDP、就業資料等數字,也有統計的分布圖可以看。

Have fun!

oecd_factbook_labor

另一個最佳化網站的工具 – Google Page Speed

以前,唯一能拿來最佳化 (或者,優化) 網頁速度、網站設定的工具,就只有 YSlow。在 YSlow 出現以前,更只有 IBM 的 Page Detailer 可以用。正因為 IBM Page Detailer 不太 active,對於衡量網頁瀏覽速度又不夠理想,當初 Yahoo 才會開發 YSlow。

YSlow問世以後,加上 Yahoo 研究並公佈的一些網站製作最佳化準則,外界才有可以依循的標準,也才有量化指標可以衡量一個網頁的速度。YSlow 被公佈之後,整個網路世界都不一樣了。尤其是對前端製作的 web developer 更是如此。

不過YSlow 作者 Steve Souders 在 2008 年被 Google 挖角了。跳槽以後, 大家都等著在瞧兩件事情:

  1. YSlow 會不會維持以往的 active?
  2. Steve Souders 進 Google 以後,會不會繼續做類似的產品?

顯然兩個答案都是 yes。YSlow 仍然持續在演進,而很多人都注意到,Google 現在也公佈了他們類似 YSlow 的新工具:Google Page Speed

乍看之下,Google Page Speed 和 YSlow 實在是很像的東西。都一樣是 firebug 的 plugin,甚至連介面都和前一版的 YSlow 非常雷同。而 Google Page Speed 的最佳化規範,雖然撰寫格式和 YSlow 準則不一樣,但是如果你仔細看,其實背後的精神和理論基礎都是一致的。

不過,即使是很類似的工具,還是有若干不同之處。新推出的 Google Page Speed 也有勝出的地方,例如:

  1. Page Speed 比 YSlow 檢查的更嚴格,項目更多更挑剔
  2. Page Speed 針對 CSS 的各種 performance issue 跑的更仔細,而且會直接列出可以修正的地方
  3. 雖然 YSlow 也有提供 SmushIt 來 optimize 圖片檔,但是還是背後傳到 server 上再讓你下載。相比之下, Page Speed 直接在 plugin 內就把 optimize 過的圖片給你,用起來比較方便。
  4. 有趣的是,若干 YUI CSS 的內容被 Google Page Speed 拿出來挑毛病了 XDDD
  5. 不過,YSlow 的介面還是比較好看 XDDD

當然,Google Page Speed 不可能是為了「不甘寂寞」而做出來打 YSlow 的工具,很顯然是他們需要比 YSlow 更多的項目來自動化檢驗網頁內容,就如同當年 Yahoo 不使用 IBM Page Detailer 一樣。

不過,我比較好奇的是,等到 chrome 的 extension 機制成熟以後,Google Page Speed 是否會移植到 chrome 上?還是會 chrome 跟 firefox 雙棲? 這想必是 Steve Souders之後要頗費神的事情了。

幫 blog 換個 template…

很久沒動 blog 了,剛好今晚有點時間,幫 blog 換一下衣裳。

我比較喜歡原本 blog 的乾淨低調,不過原本的 misty 在某些細節上 CSS 處理的並不好,而且在 IE 底下的效果很差。雖然這個 blog 的 template 有點鮮豔,但是 CSS 細節卻處理的很不錯,blog 內文更是美觀。comments 區域調整的的也很好。

雖然還是有一些明顯的小缺點:

  1. sidebar widgets 很多小地方要調整
  2. 下面的三個置底欄位還沒時間安排好
  3. 內文字型好像顯得太小了?不知道大家會不會看的很吃力?

這幾天有空要來慢慢調整一下。之後,就應該抽時間把讀書心得漸漸補上來了。

[Update] 看來目前總算整理到一個段落,如果朋友們有發現閱讀比較吃力的話請不吝告知喔。

我寫些什麼、以及我不喜歡寫什麼

長久下來都有看我 blog 的人,多半是我本來就認識的朋友。他們對我比較熟悉,也知道我的風格和喜好。不過,這些朋友在我的 reader 中卻是少數。我大部分的 reader 是近兩三年增加的,純屬神交。有時候,我會想著是不是該交代一下,為什麼他們不會看到我寫某些文章。

首先,我曾經被問過好幾次,為什麼我是 IT 背景出身的人,但是我的 blog 很少系統文章或是程式心得。我想,如果要簡單說的話,應該是因為我不喜歡寫 HOWTO。

從古早以前玩系統、摸程式的時候就是這樣了。那時候沒有 blog,只有 BBS 的連線版。我從來也不寫類似 HOWTO 的文章作教學。一來是本來就已經很多人在寫 HOWTO 了,二來是其實大部分的 HOWTO 寫作實在門檻不高 ─ 只要你願意翻資料就可以拼湊出來。我實在不太願意花時間打字寫一大篇我認為價值不夠高的文章。

另外,也有包含現實生活的朋友問我,為什麼我明明閒暇時有投資操作,也有興趣,卻不常跟其他人一樣寫盤勢看法、操作紀錄。或許是因為趨勢不常改變,也或許是因為我覺得說太多不是好事。即使是現實認識的朋友,我也很少聊這些題材。

那麼,我喜歡寫什麼?

我喜歡寫歷史。我喜歡寫觀點和別人不一樣的想法。但是我更喜歡紀錄一些影響力可以維持一段時間的事情。我以前說過,我不愛看排行榜上暢銷、但是禁不起時間考驗的書。退流行但是歷久彌新的東西我最愛。我不希望我花時間寫的東西,毫無存在的意義而轉眼即逝。 ─ 如果這樣,我何必花這個時間呢?

並不是說我認為我的文章有價值。剛好相反的,我認為我的文章價值實在不高。正因為如此,我的文章才需要依附在有價值的題材上 ─ 一般人不注意,但是有價值的題材。因為我的文章本身價值不高,這種結合才能讓我花的時間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