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功果然很重要…

話說今天聽說一個跑了一陣子的 shell script 出了點問題,於是抽空跑去看了一下。沒想到看到的是這樣的東西 @_@

#!/bin/sh
mon=`date -d “-1 day” “+%m”`

if [ $mon = 01 ]; then
mon=’Jan’;
elif [ $mon = 02 ]; then
mon=’Feb’;
elif [ $mon = 03 ]; then
mon=’Mar’;
elif [ $mon = 04 ]; then
mon=’Apr’;
elif [ $mon = 05 ]; then
mon=’Mar‘;
elif [ $mon = 06 ]; then
mon=’Jun’;
elif [ $mon = 07 ]; then
mon=’Jul’;
elif [ $mon = 08 ]; then
mon=’Aug’;
elif [ $mon = 09 ]; then
mon=’Sep’;
elif [ $mon = 10 ]; then
mon=’Oct’;
elif [ $mon = 11 ]; then
mon=’Nov’;
elif [ $mon = 12 ]; then
mon=’Dec’;
else exit;
fi

yesdate=`date -d “-1 day” “+%d/$mon/%Y”`

後面就是拿 $yesdate 繼續去跑 script 需要做的事情。當然,任何人都看的出來,問題就出在上面紅字的月份上面,把 May 打錯打成 Mar 了。

苦笑了一下,我把上面這一大段 script 改成:

yesdate=`date -d yesterday “+%d/%b/%Y”`

一行就好了。

本來的 script 難道不能 work 嗎?不是的,當然可以跑。只要把打錯字的地方修一下就好了。但是本來的作法又繁瑣又容易出錯。binutils date 本身就提供的功能何必算的這麼辛苦?

基本功,果然很重要。不管是哪個版本的 Unix,不熟 binutils 是很容易出包、或多走冤枉路的。

[Note] 這邊的 date 參數是給 GNU 版本的 date 吃,和 BSD family 的 date 不一樣。

SNG 車就可以紅線停車嗎 @_@

我知道這是雞蛋裡挑骨頭,SNG 車臨時要找好的停車位來停放確實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我們一般市井小民也是會有急事,也有需要臨時停放的時候啊。為什麼 SNG 車就可以停紅線,我們停紅線就要被開單拖吊?@_@

今天經過仁愛路和杭州南路交叉口的時候,不知道這裡是不是有什麼事情,一堆 SNG 車和警察。

一堆紅線違規的 SNG 車

TVBS 和民視在立場上可能完全不同,但是紅線違規倒是非常合作的。

警察站在 SNG 車旁邊發呆納涼

中天和東森當然也在附近啦。

中天和東森當然也不落人後

中天和東森也是紅線停車喔。是真的,有圖有真相。

真的是違規我沒誣賴他喔 XD

還有三立的 SNG 也在附近,不過藏的太遠了我懶得跑過去拍了…

世界處處有溫情

今天,本來想拿新的信用卡去展望會新資助一名兒童。填好授權書,傳真到展望會以後,打電話過去確認時,卻聽到我意想不到的答案。

「抱歉,我們現在國內的受助童都已經有資助人了呢。你要不要把款項改撥為助學金呢?」

稍微詢問以後才知道,原來展望會在國內只能資助四萬名受助童 (限額的原因我就沒多問了)。其他需要幫助的人們,展望會就只能用其餘的款項來協助。如果真的想等國內資助人的名額,可能得等一年半載才有名額空出呢。

聽到了雖然有些錯愕,但是還是很高興。原來台灣也不是這麼冷冰冰的地方,人間還是處處有溫情的。

520 之後,油電價一次漲足?

每次聽到這種說法,我都忍不住想笑。

油電價漲足或許立意是良好的。因為他們「要消除民眾的預期心理」。不要讓民眾以為之後價格還會繼續漲。聽起來好像不錯。

但是問題在於,漲多少才是「漲足」?

大家都知道,這波通貨膨脹是因為原物料上漲開始引起的。各種基礎商品都在上漲的時候,所有相關的物料也都跟著上漲。不管是做麵包的麵粉、養豬的飼料、生產器械的金屬,或是用在運輸的油料,通通都漲。所以油電價當然也必須跟著漲。

但是問題來了。政府怎麼知道商品市場會漲到哪裡?如果他們不知道高點何在,又怎麼知道漲多少是「一次漲足」?

我還記得大約十年前,原油期貨一桶大約才 20 美金。那時候有些分析師認為,原油庫存不足,油價即將上漲。漲到哪裡?「大概是 $25 – $30 之間,」他說。少數分析師那時候說會漲到一桶 $50,被大家認為是不可能的「天價」。

現在呢?一桶破百不說,還漲到 $115 去了。誰知道高點在哪裡?

最近許多原物料期貨,包括穀物、貴重金屬都出現大幅回檔。因此商品期貨泡沫化的言論又開始發酵。但是大家沒想到的是,基礎商品的特性和一般商品不同。一般市場上,如果麵包缺貨,工廠只要多生產一些麵包拿來賣就好了。如果今天有什麼網路商機,幾個人租幾台電腦就可以開始做網路生意。但是如果今天石油不夠怎麼辦?鉛礦不夠怎麼辦?

你不可能憑空變兩桶石油出來,不是嗎?從探勘油礦、發現蘊藏,到實際開採出來的時間,一般預計是十五到二十年。包括鉛礦金礦等金屬,也多半如此。你覺得穀物生產會比金屬快嗎?反正多種一些就好了對不對?對不起,世界上沒辦法短時間產生這麼多可耕地。生產力的提升必須藉助品種改良才行。菲律賓的國際稻米研究組織估計,新品種的稻米從開始研究到可以商業量產,時間大約是十年到十五年。好像快不了多少,對不對?

那在商品還沒生產出來的時間內,會發生什麼事情?根據簡單的經濟學供需原理,大家會針對這些必須品爭相提高價格搶購。於是價格就會被不斷推高。

那麼,我們 520 以後要漲多少才是漲足?當然,技術上並不困難。原油現在一桶 $115 左右,你可以大幅高估,比方說拿一桶 $500 來估算,那大概就可以「確實的消除民眾預期心理」了。但是這種作法絕對會被批評為橫徵暴歛,而且對政治人物來說絕對是票房毒藥,是不太可能實行的。不過,捨此之外,有什麼其他估價方式可以「一次漲足」?我還真的滿好奇的。

到現在,我每次想到「520 之後,油電價一次漲足」這種說法,都還是會忍不住想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