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 comments

熱門的 blog,精華常常是在 comments 中呈現。陶冬這篇新博客中,也有一樣的現象出現。文章雖然精彩,但是最精華的還是在兩篇陶冬自己的回應啊:

今天早上七點在洛杉磯開始第一個會,下午去舊金山,等晚上踏入丹佛的酒店已經是當地時間午夜了,接下來至少要處理兩個小時的電郵。明天早上第一個會是七點半開始,中午前飛芝加哥,晚上在波士頓過夜。美國飛機上已經不供應食品,只有飲料,由於趕時間,連著兩餐都是帶pizza上機去啃。這種 punishing行程,是嚮往投行生涯的少男少女們想像不到的。

昨天從香港飛到洛杉磯,已接近晚上九點多。入住酒店後第一時間開電視,想瞭解G20有無實質性進展。70-80個電視台轉了三輪,有美式足球、籃球、卡通、電影、政治秀、煮菜秀,就是沒有一句關於G20的。可見G20在美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在他們眼裡,世界起自東海岸,止於西海岸。

簡單,又傳神。

Google Lively 教我們:If you fail, fail fast.

Google 今天宣布,他們營運不到半年的 lively 即將在年底停止營運。看到新聞只有兩個感想:

  1. 果然是真的很不景氣,連 Google 這麼財大氣粗的公司,也只能容忍 Lively 實驗不到五個月的時間。實驗不如預期馬上就砍產品了。
  2. If you fail, make sure you fail fast.

小小的希望,幫 Lively 工作的人,都能有很好的出路。

所以,楊致遠即將要下台了。

事情的演變告訴我們,就如同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一般,世事發展不會盡如所料。但是,趨勢的脈絡卻是相去不遠的。

年初,當微軟提議併購 Yahoo! 的時候,我就說:

如果你問我,我覺得 Yahoo 是否應該答應?我會說,”the short answer is yes”。
你想問更詳細一點的話,我會說,”the long answer is a bit longer, but it’s still yes”

為什麼?因為不管用任何理由來看,我都看不出來 Yahoo! 有能力在短期內,讓股價爬的比微軟出價更高。既然如此,在高點出脫給微軟,不就是對股東最好的交代?當時,常有朋友問我對這案子的看法。我也鐵口直斷的說,「必定會成交」。我的理由是:

  1. 當時就看的出來,全球經濟局勢依天比一天壞。雅虎不趁這個價格賣,三五年內絕對沒這種好價格。
  2. 如果楊致遠不肯賣,鐵定會有嗜血的資本家跳出來逼宮賺取價差。(果不其然,後來 Icahn 加入戰局,大舉購入雅虎股票,並且威脅董事會就範)
  3. 如果楊致遠還是不願意妥協,那麼微軟極可能結合 (2) 中的資本家角色,來發動董事會投票戰,撤換董事會之後拉楊致遠下台。然後換一個聽話的 CEO,上台繼續併購案。 (Icahn 當初的聲明也很有這種味道)
  4. 即使楊致遠可以抵擋 (2) 和 (3) 的情勢,那麼由於 (1) 的關係,事後很可能會證明公司股價無法達到微軟出價的高點。那麼楊致遠自己的位子恐怕怎麼也坐不住了。

因此,總結各種因素,我怎麼看都認為微軟買 Yahoo 根本是已成定局的事情。甚至當初在 Icahn 開砲的時候我也說

如果說 Icahn 採取行動以前,沒有和微軟達成某種程度的協議的話,我是不相信的。

結果,人算不如天算。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Yahoo 董事會和 Icahn 之間達成了共識,由 Icahn 方面佔取兩席董事。當然協議的內容外界無從得知,我們也無法了解到底 Yahoo 董事會給了 Icahn 些什麼檯面下的東西。總之我們知道,最後微軟的併購案被扔出窗外,宣告破局。

後來,隨著雷曼兄弟、AIG、美林等金融機構地雷接連爆發,舉世皆知的「金融海嘯」發生了。11/6,楊致遠對外公開說,他仍然認為 Yahoo 和微軟的結合「是最好的方案」。在金融市場的一般解讀,傳達出的訊息是「楊致遠放棄抵抗,決定還是放手了。」

就在今天,消息傳出,楊致遠即將交棒。Yahoo 目前正在尋找下任 CEO 的可能人選,物色到適當的人物之後,楊致遠即將下台一鞠躬。

楊致遠下臺的理由是什麼?是疲累倦怠?心灰意冷?還是被逼宮下台?我不知道。
但是我知道,在微軟和 Yahoo 購併案破局的那一刻開始,這個事情就不遠了。

[Update] 有人問我,楊致遠下臺是不是在「搬開石頭」讓微軟可以放手買?我覺得倒是很難說。理由是:

  1. 首先,微軟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再度公開說過他們有意購買雅虎。
  2. 其次,即使微軟仍然有意購買,現在估價的水準一定會比年初的時候低上許多。雅虎股價和年初相比已經不只是腰斬,如果微軟現在出價有當初的六折已經是很慷慨了。那麼,雅虎現在的董事會願意接受這麼低的出價嗎?尤其是幾個月前才拒絕這麼高的價格?
  3. 再其次,即使微軟有意購買、也有意思出高價,但是現在的環境恐怕不允許他們這樣做。微軟自己股價也跌了不少,各大銀行現在也都緊縮信用銀根。要一口氣買雅虎這麼大的公司是不可能不融資的。但是現在的信用環境和銀行氣氛,對這種大規模融資案並不那麼歡迎。簡單的說,就是微軟的融資成本會比年初高上許多。因此即使微軟有意出價,恐怕也是有心無力,不一定吃的下來。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人算總是不如天算。讓我們慢慢靜看事態發展吧。

Amazon 公佈 CDN 方案了:CloudFront

之前 Amazon 已經在封測他們自己的 CDN 方案,現在正式公佈出來了:Amazon CloudFront。一如大家的預期,Amazon 在定價上把市面上幾乎所有的 CDN service 都打死了。定價依照地區別不同而有分別,但是整體來說都很便宜。另外,使用上幾乎沒有什麼妨礙。如果檔案原本就是透過 Amazon S3 在儲存,那麼使用 CDN 根本不費吹灰之力。

Amazon CloudFront 現在提供的 POS 數目還並不很多,但是對大部分喜歡使用 AWS 的中小網站來說,應該是綽綽有餘了。

不過,CloudFront 現在並沒有特別強調他們的 video flv streaming service (而這恰巧是許多 CDN 廠商都會強調的)。或許 CloudFront 現在比較適合拿來單純 serve image/js/css 吧?

從陳雲林事件,看防微杜漸的道理

大家都知道,犯錯的時候,就要改過。剛開始錯的時候,改起來最容易。這是最簡單的道理,但是很少人做得到。

這次陳雲林來台灣一趟,從最早剛到台灣的時候在圓山被嗆,後來在晶華甚至被圍在飯店內出不來,最後一天所謂「圍城」更激起嚴重的流血衝突。但是這整波事件的開端,如果讓我來切分的話,我會說最開頭是張銘清。

張銘清事件,是造成這波流血衝突的主要原因。這件事情上,馬英九和蔡英文處理的都極其失敗

張銘清來台灣,由於敏感的身分,一來就成為矚目焦點。由於他這趟行程是由高雄入境,前往台南,剛好都是政治版圖上比較反大陸的區域。因此許多人都抱持著「看好戲」的心態,等著瞧瞧會發生什麼事情。果不其然,後來就發生市議員王定宇率眾抗議、張銘清被追逐推倒的事情。

一般民眾可以抱持「看好戲」的心情來等新聞事件的發生,但是國家政府可不行。馬英九政府明明知道張銘清身分敏感,也知道很可能會碰上群眾抗議,但是卻沒有派遣足夠的警力來保護好張銘清的人身安全。這種可能性只有兩個:

  1. 馬政府政治敏感度太低,連這種常識都想不到。
  2. 馬政府太懦弱無能,雖然明知會有危險,但是因為怕被人罵「用台灣警察保護中國人」,所以不敢多所調動警力支援保護勤務。

以我的常識推斷,當然是 2 的可能性較高。簡單的說,馬英九政府必須為張銘清讓人有機可乘,負上完全的責任。是馬英九政府的預防措施不夠,導致所有連鎖的後續事件有發生的可能。他們沒有防患於未然的準備。

張銘清事件發生後,王定宇被起訴是必然的。但是對政治群眾支持者來說,王定宇被法辦只是「政治迫害」、「打小孩給外人看」而已。後續的解決只能仰賴他的政治族群領導者,也就是進進黨主席蔡英文。

不過蔡英文在這起事件中,也只說,「如果證明王定宇有錯,表達遺憾。」但是也沒有任何的處置。換句話說,等於是變相鼓勵支持群眾群起效尤。每個即將面對選舉的縣市議員,看到王定宇從沒沒無聞的地方議員,瞬間成為有全國性知名度的人物以後,又怎麼會不群相仿效?簡而言之,蔡英文必須為張銘清事件事後處理不當,負上完全責任。因為蔡英文事後處理的變相鼓勵,使得後面的連鎖事件發生的極為順暢。

一個是事前防範沒做好,一個是事後處理沒做對。

於是乎,陳雲林要來的時候,馬政府為了怕重蹈覆轍,只好用大量的警力來戒備。但是肅殺的氣氛卻炒熱了原本就已經沸騰的反對民眾情緒。而見獵心喜的縣市議員候選人,當然就在陳雲林來台灣的時候率眾抗議 (最初一兩天抗議帶頭的都是縣市議員)。之後綠營立委發現群眾力量逐漸累積,民氣可用,當然也就開始尋找屬於他們的舞台和政治養分。而群眾能量不斷蓄滿的結果,當然就是圍城的流血衝突了…

這個道理跟金融市場投機一樣。最初的損失就是最少的損失。這波金融風暴中,四五千點毫無反彈的下殺,如果有運用財務槓桿又沒停損的人早就被掃出場了。還能夠留在場內的人,只剩下方向作對、或是有停損點的人。

能夠在危機還沒擴大,甚至尚未出現之前就解決,才是好的危機處理。在這點上,我們應該鄙視馬英九和蔡英文。在危機處理上他們都不夠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