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告玻璃渣嗎?

Well, 大家都知道, Blizzard 出了很多有趣的小遊戲。err, 好吧, 這些遊戲不見得 “小”。不過呢, 許多遊戲都是既長青又受歡迎, 很多人都沉迷的不可自拔。

Starcraft, Diablo, Warcraft … 甚至最近的 World of Warcrafts.

很多人沉迷在遊戲世界裡面的時候, 沒功夫分神注意到, 在享受這段歡樂時光的同時, 他們 miss 掉了些什麼。有人跑了女朋友, 有人課業被當, 有人犧牲身體健康… 當我們驚覺代價太高, 轉頭回顧的時候, 大家都認為是自己的錯。自己應該要知所收斂, 自己應該要檢討。

如果不是呢?

在中國有個 13 歲的小孩子, 因為模仿 WoW 內的情境致死。他的父母們狀告法院準備採取法律行動。甚至聯合了數十位因為 Blizzard 遊戲而受到損害的家長, 打算集體求償。難道是因為遊戲沒加註 : “Kids, dont do this at home” ?

這麼說來的話, 如果有青少年因為電動打太多導致近視, 可以告電玩廠商嗎? 如果我打電動打太兇女朋友跑了, 可以要求民事賠償線上交友網站的 vip 嗎?

我以前覺得世界就是因為複雜才有趣。現在我覺得世界太複雜。

http://www.redherring.com/Article.aspx?a=14551&hed=Youth%E2%80%99s+Death+Li…

線上交友網站與皮條客

知名的 match.com 被告了。

據說是因為他們雇用職員去專門跟別人線上認識, 然後安排約會見面, 希望讓他們增加續約意願。

看到這個新聞, 我不禁在想, 這種行為跟皮條客有什麼不一樣? 甚至說不定 match.com 可以考慮跟妓院整合, 把對方職員的 profile 納進自己的 database, 然後用他們的方式來做速配。

呃, 我是不是想太多了?

不過話說回來, 現在國內的奇摩交友也有在推網聚活動。如果說我參加之後, 沒有看到我有興趣想進一步認識的女生, 能不能用 “不實廣告” 來告奇摩詐欺?

啊! 真的想太多了…

http://today.reuters.com/PrinterFriendlyPopup.aspx?type=media&storyID=nN187…

Requiem for Usenet

在 slashdot 看了這篇新聞, 不免要為 usenet 的逐漸沒落嘆一口氣。不過還是六七年前的事情, 電腦開著就是跑著 newsreader 抓信。各個學校之間的轉信版, 當時討論素質也還很優良。(um, 好像是在三年三百萬上網實施以前的事情吧。) 以現在的標準來說, 當年的信件量根本微不足道, 不過以質來說卻比現在的文章好多了。

曾幾何時, usenet 上滿滿的都是 spam/junk, 口水文化充斥, 有見地的文章卻是越來越少了。而隨著技術的演變, 使用者也逐漸由 usenet 上開始轉移至其他的平台上。

We live in a fast-paced era. Boom & bust 之間的循環可一點都不慢。

Who remembers dial-up BBS now? 有幾個人還記得以前的白日夢 BBS? 有多少人聽過以前的果茶小站?

也許, 二十年以後, 我們會看到一篇 “Requiem for ./” 的文章。 🙂

Original article : http://slashdot.org/articles/05/11/18/1510259.shtml?tid=95&tid=215

航空業景氣復甦?A Boom in Air Industry, at long last?

Economist featured an article on the air industry, “Lining up for Profits “.

還記得 Michael Douglas 在 “Wall Street” 電影中怎麼描述航空業嗎? “I dont like airline companies. Lousy unions, volatile oil prices…”

結果三年之前, United Airlines 首先撐不下去尋求 chapter 11 破產保護, 隨後 American Airlines 以及近來的 Delta & Northwest Airlines 也紛紛喘不下去。整個美國航空業似乎只有 Southwest 還撐的住? (難道是因為我沒撘過他的飛機嗎 -__-)

現在, 波音和空中巴士的訂單激增, 飛行的旅客數量也直直上升, 大家於是開始紛紛揣測, 航空業最壞的時刻是否已經過去? 還是這只是跌深的反彈, “好戲在後頭” ?

Only God can tell. 不過我雖然對旅客數量的成長原因很好奇, 我更擔心的卻是, 航空公司可別為了 cost down 把安全標準與維修經費也都一起 downgrade 了啊… 畢竟許多大眾交通工具都發生過類似的事情呢。最接近的案例大概可以算是日本的 JR 了吧?

Anchor

Anchor

這是 Gordon 在雪梨海口, 側面的坡頂上拍到的。

這是一個錨。

這把錨是真的。立起來比我還高。

每個人都有他風光的歲月, 這把錨想必也是一樣; 可惜我沒機會見到, 他光輝的時刻。在一次大風暴中, 他所屬的船沉在外海, 有的殘骸被打到岸上, 更多的葬身寒水深處。

上面的碑文寫著, 當時船上的百餘人當中, 只有一人生還。 在沉船的 50 年之後,部分船身被打撈上岸, 僅餘此錨置於此地, 看著一襲又一襲的風, 在海口來來去去, 也讓人們還記得, 百餘年前發生過這麼一樁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