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兩國戰爭下的菲律賓

動盪的世局之所以不容易想像,除了因為身歷其事者多半已不在人世,也因為勝者書寫的敘事必須符合他們的政治利益以及當代價值審美。久而久之,事情的面貌逐漸模糊,群眾的記憶也被逐漸改寫。

拿菲律賓說說吧。二次戰前,菲律賓被美國從西班牙奪走,壓制了當地與西班牙作戰多年的獨立軍。從此菲律賓成為美國屬地,菲律賓的居民也可以依法取得美國護照並得到外事保護。直到戰前,雖然菲律賓本地的獨立勢力前仆後繼不斷,但是在美軍優勢火力不分婦孺老幼的屠殺之下,始終難成氣候。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因為眼見日本野心勃勃極可能襲擊太平洋的美軍領地如菲律賓等,美國國內開始討論是否要直接讓這些地方獨立,因為跟日本作戰來保護這些地方的代價可能太高。

在日本奇襲珍珠港和菲律賓之後,美國羅斯福總統發表聲明,明言會全力保護菲律賓人,並在戰後保證他們的獨立。「所有美國的資源,包含人員和物資,都會支撐這個承諾」,他說。

在這個聲明發表不到一週內,羅斯福又發表一個談話,說很遺憾不能投入大量資源給菲律賓,「現在不是攻擊日本合適的時機」。他和邱吉爾談好會先以歐洲戰場為重,優先保護大英帝國。當邱吉爾謹慎的求證美國是否準備放棄菲律賓時,得到的答案是:「有些時候就是需要有人犧牲。」

美軍撤離菲律賓的時候,也把菲律賓洗劫一空。銀行儲蓄和所有值錢的東西都被帶走了。幾噸的黃金全部透過潛水艇運到美國本土,而150噸的銀幣帶不走就找個隱蔽的角落沉在海底。

當時菲律賓領袖非常憤怒,認為美國沒有權利把菲律賓拖向戰爭以後又把菲律賓拋棄。他要求立刻獨立,也相信獨立以後,可以以中立國的姿態讓菲律賓人在美日之間求存。這個提議馬上被羅斯福否決:「你沒有任何權利跟日本政府接觸!」

大家都知道當太平洋戰爭逆轉的時候,麥克阿瑟著名的「我回來了」誓言。比較少人知道的是,為了減少美軍傷亡,美軍往往在懷疑日軍可能潛藏的地方先進行大量的砲火或是空中轟炸。這過程當然會造成無數的「在菲美人」死傷。不過美軍及其將領對此毫無所感,大部分美國大兵根本不知道這些也是美國人,他們甚至不知道菲律賓也是美國屬地。

以「擅長浪費砲彈」著稱的第37步兵師為例,因為有幾名日本士兵在菲律賓綜合醫院內,他們整整炸了該醫院兩天兩夜,而醫院內當時有超過七千名包含醫護傷患在內的平民百姓。據倖存者說,「我永遠記得那些人當時的尖叫聲。」

日本軍方當時禁止任何人在街上行走,凡見人一律開槍射殺。而美軍為了奪島登陸,不斷在都市上空轟炸。平民百姓就只能在夾縫中面對不可能的選擇:到底要躲在住宅內冒著被美軍炸死燒死的危險?還是要上街冒著被日軍射死的危險?

我無意在此評論各國權要或是軍民百姓的選擇。我想說的只是,這才是戰爭,尤其是夾在兩強之內掙扎求生的真實面貌。即使當事人拿著美國護照也沒有什麼不同,還是成為夾心餅乾。

這些事情,發生還不過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