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爸爸姓什麼?為什麼孔子的父親不姓孔?

今天看到了一篇很有趣的文章,完全解答了小時候讀書時想到的疑惑。

從論語裡面我們知道,孔子的兒子叫孔鯉。後來三國時代,孔子有個很有名的後代,就是孔融讓梨的孔融。他們都和孔子一樣姓孔。可是論語裡面也說,「鄹,孔子父叔梁紇所治邑。」孔子的爸爸,記載上是寫「叔梁紇」。為什麼他不姓孔?看了原作就知道。

因為原文是簡體中文,為了方便閱讀,請容我轉錄該文內容轉為正體中文如下:

====

孔子的父親姓什麼?——古人姓名雜談

魏伯河

如果有人問你:「孔子的父親姓什麼?」你一定會說:「當然姓孔了」。恭喜你,答對了!可是,看古書上說,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看不出他姓孔來。這是怎麼回事?

原來,先秦時期,並非人人有「姓」的,有「姓」的都是貴族。那時的所謂「百姓」,決不是後世所說的普通勞動人民,而是指的貴族階層。普通勞動者或下層人 民,都是有名無姓。在歷史上有記載的一些平民出身的專業人士,稱呼時一般是在名字前面冠以職業身份。例如:「弈秋」,就是那個叫「秋」的棋手;「優旃」, 就是那個叫「旃」的優伶(演藝人員)。也有的「名」外還有「字」,如「公輸般」,就是一位名叫「般」字是「公輸」的木匠。他沒有姓,但因為是魯國人,所以 又稱為「魯般」或「魯班」。

孔子出身貴族,當然是有姓的,他姓「孔」名「丘」字「仲尼」。他的父親自然也該姓「孔」。事實就是這樣,孔子的父親姓「孔」名「紇」字「叔梁」。

這下問題又來了,為什麼古書上不稱孔子的父親為「孔紇」,而稱他為「叔梁紇」呢?

這是因為,那時候姓、名、字俱全的人稱呼時的排序和後世是不一樣的。後世的順序,如「建安七子」之一的「劉楨」,姓「劉」名「楨」字「公幹」,就連稱為 「劉楨公幹」;又如「岳飛」,姓「岳」名「飛」字「鵬舉」,可連稱為「岳飛鵬舉」。先秦時這三者的順序卻是姓-字-名,如《崤之戰》裡的秦國將軍、百里奚 之子為百里(姓)孟明(字)視(名)。或者乾脆把姓給省略了,徑直稱為「孟明視」。孔子的父親就是這樣,「字」在「名」前,而省略了「姓」,成了「叔梁 紇」了。

古人的「名」與「字」之間都有某種意義上的聯繫。如「屈原」是姓「屈」名「平」字「原」,「原」者,「高平之地」也。孔丘,字「仲尼」,「尼」是曲阜附近 的一座小山,和「丘」義近。「仲」,說明他在家排行第二。所以,批林批孔時的一句口號就是「打倒孔老二」。宰予,字「子我」,「予」「我」都是指自己。後 來這一習慣被傳承下來。如:諸葛亮,字「孔明」;張飛,字「翼德」;杜甫,字「子美」等,名和字之間都有明顯的意義聯繫。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