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前, 看了 Neo’s Blog 的 “Web 2.0 網站購併潮背後的省思“, 翻來覆去很有點睡不著。腦海裡面滿滿的都是文內所提的, “這就是資本主義的現實,希望創業者引以為鑑。”
不, 我睡不著並不是因為資本主義太邪惡。
我睡不著是因為, 原來居然有這麼多人還不能夠理解資本主義的本質?
(我要先聲明, 我無貶低 Neo 文章之意, 相反的, 我對這篇文章評價很高。至少我就不知道 YouTube 背後的 VC 是哪家。更不知道這家 VC 原來戰果如此輝煌。我要強調的是, 現在社會大眾的無知。他們居然連自己身處在什麼時代都不曉得!)
但是, 在繼續寫下去以前, 我是不是應該跟電影 Matrix 裡面的 Morpheus 一樣, 給你選擇知道真相與否的權利?
大家好像都認為創業成功是很風光燦爛的事情, 彷彿坐擁金山懷抱家人從此無憂無慮。一般人看不到的是, 草創初期經營者的艱辛, 以及獲利分配多數為創投收割的事實。YouTube 並不是公開上市的公司, 我也不知道 chad & steve 相對於原始創投所擁有的股權有多少, 但是以以往 dotcom 公司的股權分配來看, VC 佔有超過 50% 的股權是相當常見的。在這些併購案的交易背後, 創投家基本上只需要做兩件事情:
- 一開始評估 YouYube 是否值得投資
- 最後在併購案中投贊成票 (of course, who doesn’t ?)
然後就坐擁比兩位 YouTube 創辦人 chad & steve 更多的鈔票。
是的, 我是故意把 VC 要做的事情、跟他們所要冒的風險簡化了, 但是也不能否認的, 投資於 YouTube、眼光神準的 VC 是這次併購案的大贏家。大部分的錢都進了他們口袋。
這和你的想像有所不同嗎?
不過, 這本來就是股東的權益。如果 Chad & Steve 在這次交易能夠大撈一票, 也是因為他們還擁有 YouTube 的部分股權。
Neo 文中舉了好幾個創業者的例子, 說明創業家被併購之後的辛酸。是的, 創業家是很可憐的。創業者付出的代價與勞苦往往超出一般人所能想像, 但是獲得的利益卻被創投收割泰半, 創業者只剩下餅乾碎屑可以吃。
資本主義市場就是這樣。創業者因為想創業, 手邊沒有錢。創投出了錢, 創業者則出經營能力 / 技術能力 / whatever, 雙方有了合作的默契以後, 談好股權分配比例, 於是營利事業得以開展。
當事業有了回報, 投資有了報酬的時候, 獲益的是誰? 當然是出資的股東。創業者如果沒有賣出股份, 當然也可以依照股權分配比例獲得該有的股利。
你能說這不公道嗎? 當初創業的時候如果少了資金, 創的了業嗎? 創業如果失敗虧錢, 虧的是誰的錢? 還不是原始股東的錢? 他們願意冒當初的風險投入資本, 那麼有了獲利之後他們享受回饋不是理所當然?
股東才是這一切的贏家, 這才是資本市場的本質。BofA 的前 CEO & Chairman Hugh McColl 也曾經說過, 如果所有財務數字只能看一個,最重要的絕對是 ROE (股東權益報酬率)。
很多人有個錯誤觀念, 以為公司是經理人的公司。常見的誤解, 例如台積電是張忠謀的、中信金控是辜家的、或是像 Neo 文中的無名小站, 大家以為那是簡志宇的。(難道不是嗎? 他不是董事長嗎!?) 會有這個想法的人, 其實就好像等於在說「台灣是陳水扁的」一樣。台灣的主權屬於台灣人民,公司的股權也屬於股東所有。照這樣來說, 台積電跟中信金, 都不是台灣的, 都是外資的;而無名小站也不是簡志宇的, 而是永駿投資的。(好吧, 嚴格來說, 無名小站有幾趴是他的)
當然, 有些公司治理不彰的情況, 經理人可以藉由少數的股權對公司上下其手,彷彿巨大的槓桿操縱公司機器;這的確可以說公司是他的, 但是這就超出本文內容所想討論的範圍了。
你是不是覺得不太公平呢? 日日夜夜汲汲營營於工作是為了什麼?為什麼大家都會說要勤奮工作? 上司每年給我的加薪、升遷、鼓勵,難道是假的嗎? 如果不是假的, 為什麼他們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賺取我無法企及的財富?
這都不是假的, 他們說的都是實話。
他們只是沒有告訴你全部的事實而已。
如果沒有認真工作的員工, 沒有兢兢業業的經理人, 哪裡會有高效率、高獲利的企業?倘若沒有高效率、高獲利的企業, 他們又要把錢投資到哪裡去? 放到銀行顯然不是個好主意。只有不斷讓員工奮發向上, 股東才有利益。
現在的員工和古時候的奴隸一樣, 雇主都可以不經過你的同意把你賣給其他人。但是現在的員工比古時候的奴隸幸運, 他們可以選擇主人, 也可以選擇不要做奴隸。
不禁讓我想到, 電影《華爾街》裡面, 麥克道格拉斯對著主角說: (我擅自將對白翻成中文, 唐突莫怪)
「我說的並不是有錢可以撘頭等艙的飛機、上高級餐廳吃飯, 也不是看歌劇的時候坐前排一點的坐椅;我指的是流動資產。有錢到可以買自己的飛機、有錢到不用浪費時間。」
或許這就是資本市場規則當中, 優渥的奴隸和主人的差別。
我並不喜歡資本主義, 我也不認為資本主義適合中華文化的人。遠自漢朝鹽鐵論的辯論以來, 中國的四民社會就註定不會走向資本主義這條道路。現在的資本主義, 毫無疑問的和許多傳統價值格格不入。
但是全球化資本主義, 就像潘朵拉的盒子一樣, 打開了就收不回去。
我也從歷史的教訓當中學到, 不要螳臂當車, 不要妄圖逆勢而為。
只能希望, 在大時代的洪流當中, 站在順風的當口, 找個有利的角度, 把歷史導引到正確的道路上。
(Okay, no more tea before bedtime…. 早上還得繼續當奴隸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