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週五傍晚的台北不再塞車…

昨天下午,正巧在家,就開車跟家母出外採買一些家用品。回家路上已是傍晚六點左右。由大直內湖再一路走仁愛路向西過來,路上雖然車子不少,卻絕不像幾年前那邊擁擠不堪。本來以為 rush hour 要四十分鐘左右的車程,出乎意料的只花二十五分鐘就到家。

我不禁在想,當週五傍晚六點的台北都不再塞車的時候,代表的是什麼意思?是油價高漲讓大家都不太願意開車了嗎?亦或是現在太不景氣,大家比較買不起車?還是現在大家都工作太拚命,下班時間比以前晚,導致塞車時段大幅延後至七點?

只不過是塞不塞車罷了。我可能想太多了吧。

Promax 背包 P030215 入手!!

Promax !

我很想勸敗,可惜我不是寫勸敗文的高手。

勸敗文應該看一下這裡這裡,雖然他們用的是不同款式,但是看來用過 promax 的人感想都差不多。一個讚啊 XD

我買的是這一款 P030215,咖啡色系。但是顏色和官網標注的有點不同,比較接近這個顏色。買來以後,15.4 吋的 laptop + zeroshock + 電源線完整收納不只沒問題,還有專屬空間可以置放PDA、相機手機、ipod,甚至還有鑰匙圈、文件夾,更有空間可以放厚達六七百頁的書還綽綽有餘!

更重要的是,這麼多東西塞起來,完全不會覺得背包變成搬家用的大包袱。東西收納的整整齊齊,歸位清楚,顏色和設計也低調不張揚,卻又討人歡喜。

對我而言,唯一的缺點恐怕是少了一兩個專門放筆的地方。但是以這款背包設計的定位來說,主打族群應該是滿身 gizmo 卻又想有點 style 的 tech geeks。對這個族群來說,筆大概是石器時代才用的東西了吧。

新版 flickr uploadr 問題不少

話說 flickr 前陣子出了新版的 Uploadr 3.0,原本以為會替久未更新的 Uploadr 打一劑強心針。沒想到 forum 上面哀鴻遍野,而且我今天拿來用才發現原來根本不支援 multibyte!只要目錄結構裡面任何一個目錄或是檔名出現中文,Uploadr 就沒辦法成功讀到這張圖。

看了三頁,實在很訝異這麼明顯的問題推出一週後居然還沒有人反映,所以在 forum 上面簡單回報了一下。看看什麼時候會出新版修正吧…

這個 snapshot 是我拿來讀取「C:\Documents and Settings\All Users\Documents\My Pictures\範例圖片\Water lilies.jpg」會出現的樣子。因為目錄結構中有「範例圖片」,所以…

uploadr 3.0 doesn't support chinese filenames

Amazon 推出 Simple DB

Amazon 快要一統江湖了。

剛剛一邊泡茶,一邊在 AWS 翻查 EC2SQS 的資料的時候,突然發現旁邊的 webservices 多了一個以前沒看過的 Simple DB… 愣了一下,腦海裡響著:「前陣子才在想 Amazon AWS 系列獨缺 DB 一塊,怎麼這麼快就補上來了?」馬上點下去看,發現原來確實是今天剛出的 Orz 果然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啊…

話說 SimpleDB 不像 RDBMS 一樣支援那麼強大的 Query 方式,提供的是基本的 =、!=、、=、STARTS-WITH、AND、OR、NOT、交集和聯集等查詢條件。但是好處是你不再需要一個經驗豐富的 DBA 來替你處理 DB schema 和 indexing,也不用考慮 scalability 和 load balancing,這些全部交給 amazon 煩惱就好。對於資料關聯不複雜、處理 database 經驗不足的開發者來說是不小的誘因。

不過話說回來,這個 SimpleDB 目前還在 limited beta 階段,白老鼠有限,不曉得還有沒有什麼怪地雷還沒被踩過。另一方面來說,目前的版本還是有些限制:每個人只能開 100 個 domain (可以把 domain 想像成 table),一個 domain 只能放 10G 的資料。然後每個 attribute (可以想像成 column) 最高只能 1024 bytes。最後,不論 10G 的限制有沒有達到,一個 domain 不能有超過 2500 萬個 attributes。

這對於真正希望 SimpleDB 替他解決 scalability 的人來說不是很好的消息。不過目前 SimpleDB 才剛推出,或許將來這些限制也會慢慢被降低。整體來說,SimpleDB 對於喜歡用 Berkeley DB 的 lightweight、不愛 MySQL 這種重量級大砲的人來說,倒是個很好的 solution。尤其 Berkeley DB 處理多台電腦 access 資料的 solution 不多,而且 SimpleDB 提供的功能遠比 Berkeley DB 強大。

看來,以後有志於 web startup 的人,根本不需要具備太多 scalability 的技巧。只要有一些 common sense,租一台 EC2,需要 storage 就用 S3,需要處理不同架構間的 IPC 就用 SQS,要存資料就放 SimpleDB… 你還需要些什麼?Amazon 根本就已經把 solution 都做好給你了。

不過,相對於 Amazon S3、Amazon EC2、Amazon SQS 的價廉物美來說,Amazon SimpleDB 的價格略嫌貴了一些,我想我應該會等他降價再來考慮看看吧。

[Update] 果然是 Limited beta,我想申請的時候居然跟我說:「The Limited Beta will be opened to the public in the next few weeks. We will contact you via e-mail when the beta program opens and a spot becomes available.」原來根本還沒開始賣啊?=_=

新書試讀心得:「一週工作四小時,晉身新富族」

如果不是參加新書試讀活動,這種書名的書在書店應該是不會被我拿起來翻的。本來當初聽到書名想推辭,而且十二月也真的忙到不行。不過皇冠的何小姐的回應十分親切有誠意,於是我也改變心意願意試試看,參加第一次的新書試讀活動。

沒想到,結果出乎意外的,我並不討厭這本書。

作者 Timothy Ferris 講述他認為應該怎麼樣成為現在世界的「新富族」,或許是 The New Rich 吧。他認為工作不是人生的目的,人們應該努力讓自己儘早可以過自己想過的人生,而且確實可以經由努力來做到,也不必是百萬富翁才行。

書中很多觀念其實並不新穎,諸如 80/20 法則、強調專注在生產價值高的事情上面、或是強迫自己縮短工作時間來提高工作效率。不過就如同所有簡單的觀念一樣,觀念的接收是簡單的,執行往往卻最難。

這本書最主要的缺點或許是實例不足夠。例如作者會說,他以前曾經差點無法交差一個訪談作業,結果在最後關頭終於找到一個訪談對象願意接受訪問,並且整理作業成功交差。但是類似這種扭轉奇蹟的事情,作者都沒有藉由實例來探討,這方面的說服力顯然並不足夠。

該書對我來說最有用的地方,或許就是整合了許多微型創業的人需要的資訊,以及各種外部的相關資源。不論是生產商、外包商、 PR公司、主機商等等,各種產業需要的相關基本資訊都有概括,很適合需要跨領域微型創業的人使用。

不過,平鋪直敘的描述書中內容不是我的脾氣。簡略的介紹一下書的實用之處與缺點以後,我還是想用我的角度來看這本書,也許這比較符合我 blog 的風格。

從高一點的層面來說,我覺得這本書的出現和許多同類型的書差不多,都是因應時代的需求。同類型的書例如:《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川普清崎教你賺大錢》等等,解決的是讀者希望變成有錢人的夢想。而這本書,和《富爸爸,窮爸爸》系列書籍相類似,處理的是讀者希望從職場解放,不希望每天成為工作的奴隸。

你可能會說,「這兩件事情不是同一個嗎?」當然不是。前者追求的是財務報酬,後者只是追尋自由人生。他們被職場工作綁住,只是因為財務上無法負擔,必須不斷工作而已。

為什麼我說這些書在解決這個時代的需求?因為這個時代是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詭異時期。人類大把大把的創造出前所未見的財富,但是分配之不均也是曠古絕今。影響所及,一者是下階層難以翻身,他們沒有辦法分享到財富的果實和相關的社會資源,所以希望變的有錢改變自己的人生。二來是中產階級,他們受過教育,有著穩定的工作,但是吃不飽餓不死卻必須不斷工作來維持日常生活開銷。這本書,解決的正是中產階級的需求。針對的也是希望從職場解放的現代奴工。

但是這本書的立論依據還有成功原因也有相當的時空背景才能成立。以文中所倡導的委外和外包工作來說,這也是在這個時代才可能發生的事情。一來通訊技術使溝通成本大幅降低,二來是世界上極富的國家和原本極貧但如今極速成長的新興市場之間,存在著嚴重的資源不對稱。因此他們可以藉由掌握資源的不對稱情形來獲利。用古時候的用語來說,這也是「搬有運無」。

書中教人壓縮工作時間,但是並沒有教人延伸充實自己的時間。享受人生當然重要,但是算計應當記長遠。一樣的「新富族」精神事隔千百年還是一樣行的通,但是方法絕對會和現在作者的方法大相逕庭。如果沒有適當的自我充電,哪天碰到自己 S 曲線的轉折點的時候,就只有啞巴吞黃蓮了。

整體來說,這是一本很有趣的書。但是讀者需要知道自己應該從書中得到什麼東西,以及用什麼角度的眼光切入這本書才好。

沒有權力的員工

今天下班路上,我經過信義路上的某家星巴克。在等紅綠燈的時候,我瞥見一個中年太太,在跟一個身著星巴克制服的年輕人說話。中年太太說個不停,彷彿在申訴什麼事情,年輕人則不斷賠不是。

在我離開前,我無意間聽到一點對話片段:

「太太真的很抱歉,這是公司的…」
「我當然知道是你們公司,所以我才跟你說,你們應該….」
「真的很對不起。」 (鞠躬哈腰貌)

又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顧客有不滿的地方願意讓公司知道,可是員工沒有辦法、或是沒有被授權來解決顧客的問題。顧客有事情想抱怨,其實對公司是很正面的事情。有多少顧客碰到不滿不會反應,反而向親友替你做負面宣傳?客人願意把意見傳達讓公司知道是很好的機會,問題是大部分的公司都在這邊把事情搞砸了。

  • 年輕人說:「很抱歉,這是公司的…」(不管後面接的是政策、作法、決定還是什麼) 的時候,他在把「自己」和「公司」做切割。他希望讓這位太太知道,這不是他的錯,是公司的錯,他也認同太太的想法,可是他無能為力。He is powerless.
  • 但是,太太不認為他和公司是分開的,因為這位年輕人確實是星巴克的員工。太太堅持用「你們公司」和「你們」來做回應。
  • 最後年輕人只好使出最後一招。「真的很對不起。」用哀兵政策來解決,希望客人能高抬貴手,放過他吧。因為不管客人對他說什麼,他其實都沒有什麼可以幫忙的地方了。

這會造成什麼結果?

  • 客人已經申訴了卻沒有辦法得到解決,這位太太的不滿很可能越來越強烈。
  • 對於員工來說,也是對士氣和忠誠度的重大打擊。這位員工並不見得做錯了什麼事情。但是因為公司的… (不管是政策、作法、決定還是什麼) 讓他今天必須被一位客人罵半天還要低頭賠不是。這樣他工作怎麼會有熱情?
  • 對公司來說,員工跟客人兩邊都得罪了。這樣子怎麼可能符合公司的長期利益?

很簡單的道理,簡單到所有人都知道 empower 員工的重要性。可是真正在 run 公司的人,卻不見得還想的起來這麼簡單的事情。以前也寫過好幾篇 (here, there, and there) 類似主題的東西,只希望自己將來不要有一天也忘記了。

博客來的用戶資料果然固若金湯

再也沒有比這更安全的資料備份方式了。

話說,前陣子大家都發現,博客來登入都還需要驗證碼了。後來聽人說,跟博客來資料外洩到詐騙集團手上有關。而我原本以為,事情跟我沒什麼關係。

沒想到幾天前,泰瑞突然跟我說,「媽呀,我接到博客來的詐騙電話了。」
我愣了一下,問:「你是剛剛在博客來買書嗎?」
「不是,他虎爛的是我十月的訂購紀錄。」
「…. 這根本就是整個資料庫都被咪走了嘛,登入弄驗證碼還有什麼屁用?」

泰瑞補了一句經典。「對啊。人家都替你異地備援了,還換什麼密碼?

看來如果哪天,地震海嘯還是什麼的導致博客來所有主機都掛點,我們也不用擔心。至少詐騙集團手上還有我們的資料才對。我對詐騙集團的資料保全能力還比較有信心一點。

商周的統計謬誤

Thinker 寫了非常好的兩篇文章,分別在這裡這裡,講述了商周 1045 期犯下的一些明顯統計錯誤。

這兩篇文章除了暴露一般大眾對統計數字的一些錯誤認識以外,也點出了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媒體的社會責任。我現在很不喜歡看商業週刊 (商業周刊跟米國的 Business Week 是不相干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文章水準落差太大,而是因為文章常常為求辛辣包裝砌辭亂寫一通。傳遞錯誤不正確的知識,比沒有知識更糟糕。希望 Thinker 的這兩篇文章,能夠讓商業周刊警覺一點。畢竟商業周刊也是暢銷雜誌,身上肩負的媒體責任當然比其他雜誌更重。

當然如果商業周刊自認為不需要負擔這些媒體責任,那我們也不能強求。只是這麼一來,商業周刊的品牌價值大概也就跟時報周刊、獨家報導之流相差無幾就是了。

只有接受與放下,才能繼續前進

「大中至正」就要拆了。看來隨著時事變化,注意到這篇老文章的人也開始多了起來。

最近看了本韓第的「你拿什麼定義自己?」,書中充滿了長者的警世箴言。就在我們這邊要拆除「大中至正」的時候,非常應景的,是接近卷尾的地方,韓第說到南非和愛爾蘭放下仇恨的段落:

我們造訪南非時,是曼德拉剛被釋放之後數月。南非正步向首次真正的自由選舉。我被排定將對一個大型的人事研討會發表演講,我們的東道主好心安排我們去見幾位工會領袖和非洲民族議會黨員。毫無例外地,他們拒絕譴責前政權,甚至連談都不談,他們的目光堅定地放在未來。之後的「真相與和解委員會」是個非常好的方式,讓大家勾銷前衍,同時對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起責任。我再次明白,一個國家除非接受了自己的過去,而且放下過去,否則無法往前邁步。假如它無法面對跟自己有關的真相,就會永遠困在老問題裡。我想到,愛爾蘭是在它停止為過去的苦難哀悼,原諒了所謂的壓迫者,為自己的命運負起責任時,才開始向前邁步的。不管對國家,還是對個人,這點都一樣,而且也一樣難做到。我離開南非時,印象很深刻,對其人民充滿希望,儘管他們有那麼多的困難,我下決心要以他們為學習典範。

政府居然帶頭挑起仇恨的種子,我們的教育部長顯然不怎麼稱職。身為政治人物而不引領人民放下仇恨,身為教育部長卻不專注修正教改的缺失。那麼國家社會繼續前進的動力在哪裡?